介绍: 一、 工程概况 1 1.1工程介绍 1 1.2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1 1.3编制依据 2 二、 项目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与对策 4 2.1项目目标 4 2.2重点难点分析 4 2.3重点难点对策及方案措施 4 三、 支护工程设计方案 5 3.1 1-1剖面支护方案 5 3.2 2-2剖面支护方案 6 3.3 3-3剖面支护方案 6 3.4 明沟排水 7 3.4.1明沟排水设计 7 3.4.2预防措施 7 四、施工组织与质量控制 8 4.1施工计划 8 4.2土钉墙施工工艺 9 4.3护坡桩施工工艺 10 4.4锚杆施工工艺 12 五、施工部署 15 5.1施工总体安排 15 5.2施工准备 15 5.3本工程项目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16 5.4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7 5.5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18 六、冬季施工措施 20 6.1冬季施工组织措施 20 6.2冬季技术措施 20 6.3冬期施工技术管理 20 6.4冬期施工安全消防管理 21 七、 基坑边坡变形观测方案 22 7.1实施方案及测点布置 22 7.2观测精度控制 22 7.3观测时间 22 7.4观测记录 22 7.5观测注意事项 23 八、 工程紧急预案 24 8.1坡顶变形预警值 24 8.2预案启动前提 24 8.3预控措施 24 8.4紧急预案 24 拟建场区在地貌单元上位于清河故道范围内,现状地形基本平坦,勘探期间测得钻孔孔口处地面标高为33.36~34.06m。 拟建场地目前为空地,内有大量荒草,局部堆有建筑垃圾。 在本工程勘探深度范围内(最深38.00m)的地层,按成因类型、沉积年代可划分为人工堆积层、新近沉积层和第四纪沉积层三大类,并按岩性及工程特性进一步划分为7个大层及亚层,现分述如下: 表层为人工堆积之一般厚度为0.30~1.80m的粘质粉土填土、粉质粘土填土①层及房渣土、碎石填土①1层。 人工堆积层以下为新近沉积的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②层;圆砾、卵石③层及中砂、细砂③1层。 新近沉积层以下为第四纪沉积的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④层,粘质粉土、粉质粘土④1层,粘土、重粉质粘土④2层,砂质粉土、粘质粉土④3层及细砂、粉砂④4层;卵石、圆砾⑤层,细砂、中砂⑤1层,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⑤2层及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⑤3层;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⑥层,粘土、重粉质粘土⑥1层,砂质粉土、粘质粉土⑥2层及细砂、粉砂⑥3层;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⑦层,粘土、重粉质粘土⑦1层及细砂⑦2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