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第一章 编制依据 3 1.1 方案编制依据 3 1.2 本工程执行的规范、规程 3 第二章 工程概况 3 2.1 工程概况 3 2.2 基坑支护设计概况 4 2.3 工程地质概况 4 第三章 项目管理组织及机构 4 第四章 施工总体部署 6 4.1 现场总体规划 6 4.2 现场临水临电 6 4.3 总工期及进度计划安排 6 4.4 劳动力计划 6 4.5 机械设备计划 6 第五章 主要工序工艺流程 10 第六章 主要工序施工工艺 10 6.1 土方开挖 10 6.2 钻孔桩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 12 6.3 旋喷桩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 18 6.4 钢筋砼结构支撑体系施工 23 6.5预应力锚杆施工 23 6.6 搅拌桩施工 24 6.7 土钉支护施工 27 第七章 基坑监测 29 第八章 信息施工及专项安全应急措施 31 第九章 质量保证措施 32 第十章 安全保证措施 32 第十一章 文明施工措施 33 第十二章 应急救援预案 33 12.1基坑施工应急预案 33 12.2消防应急预案 35 12.3工程事故应急预案 36 12.4应急救援领导组织机构 39 附图1:基坑平面图 基坑支护设计概况 1、支护桩采用直径ф1000的钻(冲)孔桩桩,桩间采用ф600的双管旋喷桩止水(F-A段增加搅拌桩); 2、E-A段、B-D段均设三排预应力锚索,长约21m; 3、支护桩顶设1200*600mm压顶梁; 4、A-B段设四排ф22土钉; 4、更详尽的设计情况详本方案相关平面和剖面图。 2.3 工程地质概况 根据地质报告,拟建场地内岩土层按地质年代和成因类型可划分为:人工填土层(Qml)、第四系冲击土层(Qnl)、第四系残积土层(Qel)、上白垩统大朗山组红层(K2d)四部分。各岩土层的分布状况及特征分述如下: 1、人工填土层(Qml,层号<1>) 1)杂填土层〈1-1〉,分布广,层厚1.00-3.20m,平均1.86m。 2)素填土层〈1-2〉,分布广,层厚1.00-3.00m,平均1.83m。 2、第四系冲击土层(Qnl,层号<2>) 1)粉质粘土层<2-1>,分布广,层厚0.50-6.20m,平均2.53m。 2)中砂层<2-2>,分布广,层厚0.85-5.86m,平均2.15m。 3)粉质粘土层<2-3>,分布广,层厚0.65-4.75m,平均2.01m。 4)粉砂层<2-4>,分布广,层厚0.85-4.70m,平均2.19m。 3、第四系残积土层(Qel,层号<3>) 本层由白垩统红层的泥质粉砂岩、砂砾岩及砾岩风化残积而成,土性为粉质粘土。本层分布不广泛,层厚0.7-1.50m,平均1.00m。 4、基岩(K2d) 1)强风化岩带:局部含中风化或微风化夹层、互层。层厚0.60-12.70m,平均5.76m。 2)软硬互层岩带:总体以中微风化为主、局部夹强风化岩。分布广,层厚0.6-18.30m,平均7.10m。 3)微风化岩带:为稳定连续的微风化岩,分布广,每个钻孔均有揭露,揭露层厚5.60-14.70m,平均8.18m。 详细的土质技术指标详见地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