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第1章 概 述 1 1.1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及说明 1 1.1.1 编制依据 1 1.1.2 编制说明 2 1.2 工程概况 2 1.2.1 工程概况 2 1.2.2 本次施工范围 2 1.3 施工技术措施 3 1.3.1 技术准备 3 1.3.2 技术措施 3 第2章 项目班子 4 第3章 施工总目标 5 3.1 质量管理目标 5 3.2 安全管理目标 6 3.3 工期管理目标 6 3.4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管理目标 6 第4章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6 4.1施工现场总平面设计原则 6 4.2. 布置说明 7 4.2.1.总体规划 7 4.2.2 临时道路 7 4.2.3 生产性临时设施 7 4.2.4 生活性临时设施 7 4.2.5 临时用电 7 4.2.6 临时给水 8 4.2.7 临时排水 9 4.3 现场管理措施 10 第5章 施工进度 11 5.1 施工工期目标 11 5.2 工期控制及保证措施 11 5.2.1 组织措施 11 5.2.2 管理措施 11 5.2.3 经济措施 12 第6章 资源需求计划 13 6.1 综述 13 6.2 主要施工机械计划表 14 6.3 主要材料进场计划 15 6.4 劳动力需求及进退场计划 16 第7章 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17 7.1 公司质量管理概述 17 7.2 本工程质量管理目标 17 7.3 质量管理及保证体系 17 7.4 质量保证措施 18 7.4.1 管理措施 18 7.4.2 技术措施 21 第8章 安全生产 27 8.1 安全生产方针、原则及管理目标 27 8.1.1 安全生产方针 27 8.1.2 安全生产原则 27 8.1.3 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27 8.2 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 27 8.3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28 8.3.1 安全生产责任制 28 8.3.2 安全生产检查制 29 8.3.3 安全生产验收制 29 8.3.4 安全教育与培训制 30 8.4 安全生产管理及技术措施 31 8.4.1 临时用电安全措施 31 8.4.2 施工机具安全措施 32 8.4.3 挖孔桩施工安全措施 32 8.4.4 消防安全措施 36 8.4.5 交通运输安全措施 36 8.5 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管理与使用 37 8.5.1 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要求 37 8.5.2 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38 8.6 工期保证措施 38 第9章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40 9.1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目标及方针 40 9.2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管理组织机构 40 9.3 文明施工技术措施 40 9.3.1 临时设施 40 9.3.2 卫生与防疫 41 9.3.3 临时道路和交通运输 41 9.3.4 夜间施工 42 9.3.5 噪音防治 42 9.3.6 材料管理 42 9.4 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42 9.5 环境保护管理及技术措施 43 9.5.1 防治大气污染 43 9.5.2 防治水土污染 44 9.5.3 防治粉尘污染 44 9.6 深圳市政府“净畅宁工程”要求及保证措施 44 第10章 防自然灾害施工的保证措施 45 10.1 综述 45 10.2 雨季施工措施 45 10.3 高温天气施工措施 46 10.4 防台风措施 46 第11章 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47 11.1 测量放线 47 11.2 场地平整 47 11.3 人工挖孔桩 47 11.4 降水及排水 54 11.5 爆破工程 54 11.6 土方运输 55 第12章 桩基础检验 55 第13章 基坑监测 56 13.1 监测目的 56 13.2 监测内容及基本技术要求 56 13.3 监测方法 58 13.5 数据整理与分析 59 第14章 应急救援预案机构 61 15.1 指挥机构 61 15.2 爆破安全措施 60 15.3 应急措施 61 15.4 应急救援方案 61 15.5 人员坠落桩孔事故应急方案 60 15.6 台风暴雨应急方案 61 15.7 爆破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操作步骤 61 项目经理部组织结构图 71 根据钻探、现场岩性鉴定、室内土工试验、现场原位测试成果,场地地层可划分为人工填土层(Qml)、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第四系坡积层(Qdl)、第四系残积层(Qel)及震旦系变质岩(Z),现将各土层的主要特征及其于场地内的分部情况分述如下: 1)、人工填土层(Qml): 素填土:黄、棕红、棕黄等色,松散,主要成分为粘性土、砂质粘性土,部分地段含碎砖、碎石、混凝土碎块等。该层分布于两场地的大部地段,于ZK1~ZK37、(用于3号地):ZK40~ZK53(用于4号地一):孔揭露,厚度0.70~4.80m。 2)、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 2-1粘土:黄、暗黄、浅灰、灰白色,软~可塑,粘性强,局部含砂质。该层于ZK1~ZK19、ZK21~ZK33、ZK40孔分布,顶板埋深1.90~4.80m,顶板标高1.58~1.60m,层厚1.10~7.20m。标准贯入试验21次,锤击数均为5~8击,平均6.2击。 3)、第四系坡积层(Qdl): 粉质粘土:棕黄色,硬塑,粘性较强。该层于4#地块局部地段分布,于ZK41、ZK51~ZK52、ZK54孔分布,顶板埋深0.00~3.60m,顶板标高6.54~11.47m,层厚1.60~4.10m。标准贯入试验3次,锤击数为16~17击,平均16.3击。 4)第四系残积层(Qel): 砂质粘性土:褐黄、褐红色,可~硬塑,原岩结构尚可辨认,粘性一般。系下伏混合岩风化残积而成。该层于所有钻孔均有分布,顶板埋深0.00~10.80m,顶板标高-4.78~12.22m,层厚2.50~15.20m;标准贯入试验71次,锤击数11-29击,平均20击。 5)震旦系变质岩(Z) 混合岩:细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石英、长石及黑云母等,依据其风化程度的差异,划分为全分化、强分化、中分化及微风化四层,其主要特征如下: 5-1全风化混合岩:褐红、褐黄色,坚硬土状,原岩结构较清晰,岩芯呈土状。该层于所有钻孔均有分布,顶板埋深3.40~24.30m,顶板标高-18.34~8.66m,层厚2.70~13.20m,标准贯入试验50次,锤击数31~49击,平均39.3击。 5-2强风化混合岩:褐黄、褐红色,局部灰色,原岩结构清晰,岩芯呈土状,浸水易崩解。该层于所有钻孔均有分布,顶板埋深6.50~32.10m,顶板标高-26.10~5.56m,层厚3.80~22.40m,标准贯入试验27次,锤击数均大于50击。 5-3中风化混合岩:褐黄、褐灰、浅灰、灰色,细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该层于所有钻孔均有分布,顶板埋深15.10~47.20m,顶板标高-41.20~-3.05m,揭露厚度或层厚0.70~8.10m。 5-4微风化混合岩:灰色,细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裂隙较发育,岩芯呈块状,少量短柱状,本次勘察部分钻孔钻至该层,于ZK1、ZK4、ZK6、ZK11、ZK13、ZK18、ZK20、ZK23、ZK25、ZK30、ZK32、ZK33、ZK36、ZK39、ZK41、ZK44、ZK48、ZK51、ZK54孔揭露,顶板埋深25.60~48.10m,顶板标高-42.16~-13.38m,揭露厚度1.10~2.6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