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第一节、工程概况 本标段共有人行通道3座,分别为6号人行地道(中心桩号K16+150.00)、7号人行地道(中心桩号K16+820.00)、8号人行通道(中心桩号K18+330.00),3座人行通道主体均垂直于道路中心线。3座人行通道主体长均为106.6m,地道顶板厚度0.5m,底板厚度0.5m,侧墙厚度均为0.45m。地道出入口单侧采用人行步梯+无障碍通道,相对地道主体对称布置,西侧沿道路纵向平行布置,单边出入口长43.9m,横向总宽5.6m,侧墙厚0.3m,人行步梯净宽5.0m,无障碍通道坡度12:1,采用三级往返式坡道,每级中间设1.5m休息平台,两端设2m折返平台,坡道两侧设置扶手,单级坡道宽2.35m,出入口外墙顶高出地面约0.4m,墙顶水平设置,顶上设置栏杆。6#、7#、8#人行地道基坑深均为6.72m。 第二节、技术标准 1、地道及出入口设计荷载:人群:3.5KN/m3 ,车辆荷载:公路Ⅰ级。 2、覆土厚度:0.8~1.1m 3、地道尺寸:净高3米,净宽6米。 4、出入口:人行步梯+无障碍通道 5、最大纵坡:1.6% 6、横坡:0.5% 第三章、地质及水文情况 第一节、地质及水文情况 本标段地道范围的地层主要有填筑土层,第四系全新流海陆交互相沉积层淤泥、亚粘土、砂类土等,下伏基岩为燕山旋回第三期侵入岩,岩性主要为花岗岩。道路沿线地势较为平坦,3座地道位置淤泥层厚度均较深,由9米~16米不等,地道主体及出入口结构主要位于填筑土,淤泥地层内。 场地内大气降水多沿地面漫流后汇入城市排水系统,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的孔隙水及基岩裂缝水,其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雨和地表经流,地下水埋藏深度约为0.53~2.25m,相当于标高0.71~2.8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