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通过沈大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第二十五合同段K318 + 148~ K318 + 840 段施工,总结了强夯置换方法在沈大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手段和质量检验方法。 2012-03-02
-
采用有限单元法对吉林通化试验路3种路面结构半刚性基层顶部温度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夏季或冬季,柔性基层都能有效地改善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的温度状况,从而减少或消除沥青路面出现反射裂缝. 2012-03-02
-
本文分别采用普氏理论公式和结构力学的方法推导出了土拱效应的土拱曲线方程,对现行桩板式怔住、挡土墙的挡土板的设计方法进行了修正,进一步完善桩板式挡土墙结构设计计算理论体系,本成果已被应用于三峡工程库区多个斜坡治理工程中。 2012-03-02
-
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就路面本身来说,除了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能力不足、路面压实度不够外,还有一个致命的原因就是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与沥青混合料类型选择不匹配,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至少应为集料最大公称尺寸3倍。 2012-03-02
-
轮胎 -路面接触压力的非均布效应十分显著 ,已成为路面结构局部损坏的重要肇因 ;当然 ,超载的影响也是十分严重的 .这三方面的综合作用是造成路面初期损坏乃至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 . 2012-03-02
-
结果表明,裂缝扩展的机理主要是拉应力作用,路面结构和荷载谱(大小和位置)也很重要;而荷载位置和温度在沥青混凝土中诱发的劲度梯度,连同沥青和基层的劲度,对裂缝扩展也有重大影响。 2012-03-02
-
系统地阐述了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类型、表现形式和产生原因,并就如何减少沥青路面裂缝提出了防治措施。 2012-03-02
-
根据S 形曲线超高过渡的特点、类型确定超高过渡段中的特征断面.提出S 形曲线超高过渡分段处理的思路,并给出S 型曲线超高过渡段上任意桩号处、横断面上任意点超高值的简单计算公式。 2012-03-02
-
用有限元模拟混凝土板桥的实际工作情况得出的参考数据在对桥梁实际使用过程中进行健康检测和维护中所使用是可行的,从而为桥梁的安全评定提供依据。 2012-03-02
-
从工程实际出发,利用ANSYS/I S-I)YNA程序数值分析了爆炸发生时岩层与巷道混凝土板中应力波传播与能量耗散过程,给出了上层岩石的损伤演化规律,分析了不同爆源位置对巷道混凝土板的破坏及其总能量的影响.数值计算表明,在爆炸近区,应力波衰减较快; 2012-03-02
-
采矿工程蓦础理论的本质是力学问题。本文针对采场上扭岩层结构运动与平衡、矿山开采沉陷、巷道支护、煤与瓦斯突出、岩姆等当今采矿工程中的主要技术难原.回顾和分析了其中的荃本力学问题,并提出了当前采矿科学面临的荃础研究要点. 2012-03-02
-
本文介绍了分形几何的基本概念, 并建议将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分析和应用归结为三种方法。然后就分形几何在岩土材料孔隙的几何图形,岩石的破碎、损伤和断裂,以及岩石节理面的粗糙度等问题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2012-03-02
-
使各结构层形成相互连续的摩阻体系,以克服半刚性基层沥育混授土路面的收缩裂缝,从而达到减薄沥青混凝土面层厚度、延长道路使用性和耐久性的目的。该理论已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2012-03-02
-
东莞市金牛路连续梁桥使用多年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为正确掌握其使用性能及受力行为,采用有限元程序Midas对该桥进行了静动力理论分析和现场检测,通过两相比较,对桥的承载能力作出评价,提出了对策建议。 2012-03-02
-
路面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是判断裂缝产生和扩展的重要指标。应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8结点等参单元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奇异等参单元及断裂力学理论,对路面基层裂缝问题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能真实反映路面结构基层裂缝扩展的现象和规律,为高速公路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2012-03-02
-
对G105线朱(港)马(店)段半刚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运行情况进行归类和总结,分析了半刚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裂缝产生的原因,并介绍了采取措施后所收到的良好效果。 2012-03-02
-
通过采用密封胶处治沥青混凝土路面非荷载型裂缝的实践,分析了非荷载型裂缝形成机理,介绍了灌缝技术封闭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原理、灌缝材料、施工工艺及其质量控制. 2012-03-02
-
简要剖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 2012-03-02
-
以前 的 斜 拉索是类似于用在混凝土施工中的体外索,因此它们均由同样的构件组成,即拉索,锚具,成孔管道,防腐保护材料。斜拉索的发展不仅仅在类型上,而且几乎在同时在锚具和防腐材料方面也取得了发展。 2012-03-02
-
针对深部工程所处的特殊地质力学环境,通过对深部工程岩体非线性力学特点的深入研究,指出进入深部的工程岩体所属的力学系统不再是浅部工程围岩所属的线性力学系统,而是非线性力学系统,传统理论、方法与技术已经部分或相当大部分失效,深入进行深部工程岩体的基础理论研究已势在必行。 2012-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