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14+758~K19+740段为分离式路基,路基大部分在曲线上,纵向坡度交替变化。沿线多处路基在水田地中,淤泥厚,软土层较厚,地质不良。 2012-05-16
-
DK1+400~+803.41段进厂道路与既有场坪之间修筑有2~8米高的路堤挡土墙,为减小强夯对既有挡土墙破坏影响,该段挡土墙外侧边缘至铁路路基(靠山侧)15m范围采取钻孔注浆加固 2012-05-16
-
该段道路填方边坡高度大,但现状横向地形及基岩面平缓,平均坡度小于20%,回填后不会产生沿填土底面的整体滑移,有利于路堤的稳定。 2012-05-16
-
路线长度扣除1#、2#隧道和跨油小线高架,长度约为7.5Km,其中二戈寨立交至东站路立交为利用现状路结合路面改建,长度4.1Km(白改黑); 2012-05-16
-
断面形式为一块板,路基宽40米,其中行车道宽22.5米,两侧各3米人行道及5.75米绿化带。本段工程主线总长2.53km. 2012-05-16
-
中央隔离带宽10m,两侧机动车道宽各11.5m,机动车道数为三上三下,两侧隔离带各宽2.5m,两侧辅路各宽7m,两侧人行道各宽4m。 2012-05-16
-
道路终点标高为260.436m,道路全长为2320m,沿线共设置3个变坡点,道路最小坡度2%,最大坡度3%,最小竖曲线半径为2600m。 2012-05-16
-
地基湿陷等级多属于Ⅰ-Ⅱ级非自重湿陷性场地,局部路段存在Ⅱ,Ⅲ级非自重湿陷性场地,Ⅰ-Ⅱ级非自重湿陷性场地长16.56Km, Ⅱ,Ⅲ级非自重湿陷性场地长2.73Km。 2012-05-16
-
此段长60米,夯实面积2239.0m2。当遇离村庄较近而无法采用重、强夯路段时,原地面换填80cm6%灰土。 2012-05-16
-
根据地质资料显示,沿线局部路段存在软弱土路段,一般在地表下20m以内夹有厚度不等的软土或软弱土的透镜体,呈不连续,该类土为湖沼相沉积。 2012-05-16
-
在路基施工开始前设置临时道路,临时道路应高于原地面并设计为路基外侧向排水,以防止雨天积水。 2012-05-16
-
强夯采用先点夯后满夯的顺序,夯点间距为2.5m正方形布置。强夯控制要求每坑点最后两击沉降差不大于5cm,达到要求后进行夯坑回填,个夯点回填完成后可进行满夯施工。 2012-05-16
-
本车站采用盖挖顺作法施工,车站顶板覆土厚度约3.5m。车站共设2个风道、3个出入口、1个安全疏散出入口。 2012-05-16
-
测量工作是土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工程施工提供准确的定位信息、实时监控量测施工进程、地面、隧道相关变化量及周围构筑物、管线等的影响变化 2012-05-16
-
本区间地面高程加密测量是为满足本区间的地面施工及隧道施工要求而进行的,可按二等水准作业要求而进行,往返高差闭合差应不超过±8 mm。 2012-05-16
-
使用精密水准仪和标尺在提供的水准点之间加密水准网,布设成闭合环线,闭合差≤±8 mm(L为环线长度,以千米计),操作方法精度指标执行Ⅱ等水准点测量要求。 2012-05-16
-
表层为耕植土及粉质粘土,该段毗邻218国道,交通便利,各种机械设备很容易运输到现场,水电供应利用临近伊东工业园既有水网电网,方便快捷。 2012-05-16
-
及提高下卧层地基土的强度、降低下卧层土的压缩性、改善下卧层土的抗液化条件、提高下卧土层的均匀程度,减少将来可能出现的差异沉降,设计采用冲击力强的夯击处理施工。 2012-05-16
-
路面宽度18m,回填高度0m—12m,回填土为页岩、砂性土组成,为保证工程质量,业主及设计提出,需对填方高度大于5段落进行强夯处理。强夯面积约为60000m2。 2012-05-16
-
可提高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改善砂土的抗液化条件、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同时,夯击能还可提高土层的均匀程度,减少将来可能出现的差异沉降。 2012-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