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路桥工程
桥梁工程
桥梁工程
临时桥梁工程常见的计算项目及计算方法 77p
我们在桥梁施工中,在施工方案里会用到许多辅助设施,如支架、临时墩、基础、基坑支护结构、便桥等,为确保方案合理以及结构的安全,需要对组成设施的构件材料进行计算校核。
桥梁设计之结构几何非线性计算理论 84p
几何非线性理论将平衡方程建立在结构变形后位置上任何结构的平衡只有在其变形后的位置上满足,才是真实意义上平衡的一般结构的平衡状态不因变形而发生明显改变,线性理论才得以广泛应用
桥梁设计之桥下河床冲刷过程预计算 93p
为了保证桥梁的安全和顺利宣泄洪水,桥梁不但要有足够的桥孔长度和桥梁高度,而且,墩台基础还要有足够的埋置深度,以免遭受洪水冲刷破坏。因此,设计桥梁时,还必须合理的预计桥梁使用期内河床的演变和墩台的冲刷
简支梁桥的设计过程及计算方法讲解 102p
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板的有效工作宽度主要与三个因素有关:支撑条件、荷载分布性质、荷载位置
铁路桥涵部分受弯构件强度和变形计算 93p
通过合理配置纵向受力钢筋(主要是纵向受拉钢筋)使构件具有足够的抗弯承载能力,防止正截面破坏的发生;通过合理配置箍筋或箍筋和斜筋使构件具有足够的抗剪承载能力,防止斜截面破坏。
悬臂梁桥的结构设计方法与计算理论 105p
由于支点负弯矩的卸载作用,跨中正弯矩大大减小,由于弯矩图面积的减小,跨越能力增大,体系形式:双悬臂、单悬臂、双悬臂加挂孔、T形刚构,缺点行车条件不好
桥梁结构设计之斜弯桥计算分析简介 128p
支承边上的反力很不均匀,钝角角隅处的反力可能比正板大数倍,而锐角处的反力却有所减小,甚至出现负反力
桥梁工程中满堂支撑架的设计计算及构造要求 66p
扣件式脚手架由钢管和扣件组成、具有加工简便、搬运方便、通用性强等特点,已成为当前我国使用量最大、应用最普遍的一种脚手架,占脚手架使用总量的70%左右。
大中桥的桥孔布设原则及孔径计算 30p
桥位河段的水流图式: 反映桥位河段建桥后水流和泥沙运动的变化,反映桥孔长度、桥 前壅水和桥下冲刷之间的关系,因此桥位河段的水流图式可作为 桥孔计算的依据。
桥梁工程毕业设计基本要求系列讲座 34p
桥梁设计由说明书、设计图表、施工方案及设计概算四部分组成,是报送主管部门审批的文件。主要内容是根据批准的计划任务书的要求,通过勘测选定桥位,拟定桥梁结构型式和初步尺寸
混凝土简支梁桥的尺寸设计及内力计算 130p
在桥梁设计中,一般总是先根据使用要求、跨径大小、桥面净空、荷载等级、施工条件等基本资料,运用对结构的构造知识,并参考已有桥梁的设计经验,来拟定结构物各构件的截面形式和细部尺寸
简支梁(板)桥的桥墩设计计算方法 29p
梁桥上部结构标准跨径30m,计算跨径29.5m,双车道净宽7m,两边人行道宽各1.0m。每孔上部结构自重4583.868kN,墩帽墩身自重2043.300kN,基础自重560.400kN。
桥梁结构之混凝土斜拉桥的设计与计算 31p
混凝土斜拉桥的拉索一般为柔性索,高强钢丝外包的索套仅作为保护材料,不参加索的受力,在索的自重作用下有垂度,垂度对索的受拉性能有影响,同时索力大小对垂度也有影响。为了简化计算
桩基设计要点 (桥梁工程桩基范围) 23p
桩基承载力应比荷载大20~30%,应比计算结果加深0.5D(端承桩),核实桩底持力层厚度3D内,无软弱夹层,注意地质柱状图中持力层岩性的描述,若计算桩底标高离下一较好岩层较近,可将桩底放在下一层,计算不变
桥梁结构设计软件之桥梁设计师功能介绍 37p
桥梁设计师上部结构计算以桥梁博士为背景,紧密结合设计规范,完全采用程序自动建模,快速生成桥梁博士模型,并能输出内容详尽、美观、易于整理、修改的word格式计算书,完全实现出图、
铁路桥梁设计荷载种类及计算讲解 16p
列车竖向动力作用为列车静活载乘以动力系数(1+μ),但钢筋混凝土、混凝土、石砌的桥跨结构及涵洞、钢架桥,其填土厚度h≥1m时(从轨底计算)及实体墩台不及列车冲击力
小桥涵水力计算及确定孔径经验方法 72p
小桥涵水力计算主要是解决小桥涵孔径尺寸问题,通过水力计算,确定桥涵孔径大小,以确保设计流量顺利安全地通过桥(涵)下,而不发生不利冲刷、水毁以及不利的壅水。
梁桥荷载横向分布计算原理及计算方法 63p
如果某梁的结构一定,轮重在桥上的位置也确定,则分布给某根梁的荷载也是定值。在桥梁设计中,常用一个表征荷载分布程度的系数m与轴重的乘积来表示该定值。m 即为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桥梁施工中常用的工程计算方法汇总 34p
以大西客专跨河运高速铁路连续梁支架计算为例,该梁采用48+80+50m跨径,采用支架现浇工艺,支架下部采用混凝土扩大基础,钢管桩立柱,工字钢横梁,上部采用贝雷纵梁,工字钢横向分配梁,其上设置了满堂碗扣式脚手架
桥梁设计之预应力钢束设计、估算及布置 29p
钢束弯起角度,应与所承受的剪力变化规律相配合。弯起角α不宜大于20°;对于弯出梁顶锚固的钢束,α值往往超出此值,常常在20°~30°之间。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