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国有一定天然降水条件的旱作农业区,还应尽可能创造水源条件,使非灌溉旱作农业生产尽可能应用节水灌溉技术。①坐水种。在春播或夏播季节,如发生干旱、土壤墒情不足时,可采用先在种穴中注水再行播种的方法 2012-05-09
-
流量调节器是滴灌和涌泉灌的关键部件,它的过流断面大,抗堵塞性能好;在工作压力60~500Kpa的范围内,水压的变化对其出流量几乎没有影响,目前主要在四个方面使用 2012-05-09
-
美国农科人员推出的另一种灌溉方法,它采用了加大水流量的办法,把水灌入部分沟中后暂停供水,稍过一段时间再加大流量供水,如此时断时续,使水流呈波涌状推进。波涌灌溉的水流前进距离为连续灌溉的2至3倍 2012-05-09
-
能在短时间内吸收其自身重量几百倍至上千倍的水分,将保水剂用作种子涂层,幼苗醮根,或沟施、穴施、或地面喷洒等方法直接施到土壤中,就如同给种子和作物根部修了一个小水库。使其吸收土壤和空气中的水分 2012-05-09
-
分别由两个阀门控制,这是一种创新的装置,它的功用是把开启式(经过出水池输水)的高程落差重力式喷灌系统变成封闭式(不经过出水池输水)的全压力喷灌系统,如此可对高于出水池高程的灌区或灌区比出水池低但高程落差不够的果树进行全压力喷灌 2012-05-09
-
喷灌、微灌(包括微喷、滴灌等)是节水增产的灌水技术,特别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采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利用压力管道输水配水,由灌水器(喷头、微喷头、滴头、微灌带 等)把水送到田间 2012-05-09
-
这是一种地面灌水技术,是在平整土地的基础上,用畦埂把灌溉土地分隔成一系列小畦。灌水时将水引进田后,在畦面上形成薄水层,沿畦长方向流动,借重力作用边流动边湿润土壤,一般畦田大小为宽2-4米 2012-05-09
-
各种其他现代小型和补充灌溉系统可以有助于提高雨育地区的生产率。用小型柴油或电力引擎的泵水比使用脚踏水泵节约劳力,比严重依靠集中控制的大型工程可能更为经济 2012-05-09
-
确定果树灌水时间,应主要根据果树在生长期内各个物候期的需水要求及当时的土壤含水量而定。一般应抓好以下4个时期的灌水。①花前水。又称催芽水,在果树发芽前后到开花前期,若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可促进新梢的生长 2012-05-09
-
叠片式过滤器。该过滤器是由大量的很薄的圆形叠片重叠起来,并锁紧形成一个圆柱形滤芯,每个圆形叠片有两个面,一面分布着许多S形滤槽,另一面为大量的同心环形滤槽 2012-05-09
-
集雨节灌溉技术。集雨节灌工程可以使干旱缺水地区群众同平原地区一样发展“二高一优”农业,走上脱贫致富之路。集雨节灌溉技术已在西北(降雨量一般要大于250m)和西南地区得到了推广 2012-05-09
-
适于连续灌的自流灌区,提水灌区、井灌区都适合采用间歇灌;沟畦长度大、地面坡度平坦的灌区宜优先采用间歇灌;透水性较好或良好且含有一定粘粒的土质适于间歇灌 2012-05-09
-
采用深耕松土、镇压、耙耱保墒,中耕除草,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等耕作方法,可以疏松土壤,增大活土层,增强雨水入渗速度和入渗量,减少降雨径流的流失,切断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既提高自然降水的蓄积能力 2012-05-09
-
微灌是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流灌。它可根据作物需水要求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特制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 2012-05-09
-
毛管间距主要取决于当地气候条件、土壤质地和作物种类,范围通常在0.25米~5米之间。对于种植在沙性土壤上或干旱地区的作物,较小的毛管间距有助于田间土壤水分的均匀分布,但间距太小会使投资加大 2012-05-09
-
土壤灌溉渗水瓮是一种灌溉设施系统,它将水直接灌注到植物所需部位,浇灌时,水通过注水池和管道进入具有容水空间及渗水功能的"渗水瓮"。"渗水瓮"用渗漏的方式缓慢地将水灌注到土壤中,达到灌概目的 2012-05-09
-
化肥及农药注入装置和容器包括压差式施肥器、文丘里注入器、隔膜式或活塞式注入泵,化肥或农药溶液储存罐等。它必须安装于过滤器前面,以防末溶解的化肥颗粒堵塞滴水器 2012-05-09
-
在现场控制中,内置的控制器的固有特性避免了众所周知的控制过程中的相互干扰问题。全渠道控制技术能很好的适用于全部操作对象而非单一控制对象,优于现场控制,易于成为SCADA系统或灌溉系统的一部分 2012-05-09
-
降低保护地环境湿度,有利于防止杂草丛生和病虫害发生 保护地中由于温度和湿度通常均较高,作物病虫害容易发生,采用地下渗灌后,由于土壤表面较为干燥,因此棵间蒸发量大大下降,能有效地控制环境湿度及防止杂草生长和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2012-05-09
-
一方面可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应用常规灌溉技术和方法去实现;另一方面要采用新技术,逐步向精确灌溉的方向发展。当前,实施精确灌溉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掌握可靠详细的作物需水规律资料 2012-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