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垫层有多种类型,本文只研究了二灰碎石垫层的材料设计方法。为了使垫层满足上述要求,本文采用骨架密实结构,并通过体积法最终确定了二灰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 2012-12-20
-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不仅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良好的应力扩散能力、较强的裂缝自愈能力,还能保证与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层间连续、降低沥青层内部的剪应力和弯拉应力 2012-12-20
-
当前,我国的公路建设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就已开通的高等级公路的使用状况来看,普遍存在十分严重的早期破坏问题,而疲劳开裂是沥青路面主要的早期破坏形式之一。 2012-12-20
-
当自由水渗入路面内部不能及时排出时,沥青和水泥混凝土路面都可能出现水损害,结果导致路面严重破坏。 2012-12-20
-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作为一种新型的半刚性基层类型,具有早强、高强、减少裂缝、提前开放交通、后期强度仍有较大增长的特点,有利于承受日益增长的交通特别是重载交通的需要。 2012-12-20
-
论文还对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基层混合料的应用和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总结了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基层混合料的应用场合和技术要求,分析了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基层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并对实际工程应用效果进行了测试 2012-12-20
-
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和耐久性问题,是目前道路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OLSM)具有较强的柔性和较大的变形,可显著延缓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 2012-12-20
-
本文在充分调查和分析重庆及周边地区现有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病害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半柔性基层材料的设想。 2012-12-20
-
鉴于传统的车辙试验中的动稳定度指标来评价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有其局限性,提出使用相对变形指标、抗永久变形能力指标与动稳定度指标相结合来对混合料的高温性能进行评价。 2012-12-20
-
沥青路面层间功能层对整个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起到了很大作用,层间功能层的缺失或者设置不当是导致路面层间发生剪切滑移破坏的主要原因。 2012-12-20
-
投入运营十多年以来,交通量以年平均20%以上的速率增长,道路运载力日趋饱和,交通压力巨大,路面使用性能与服务水平严重下降,难以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其进行改扩建刻不容缓。 2012-12-20
-
多年冻土地区道路修筑一直被视为世界性难题,公路路面特殊的使用和施工条件对路面材料与结构提出了特殊要求。本文从路面材料和结构两方面,对多年冻土地区沥青路面设计技术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2012-12-20
-
通过集热试验验证了试验装置和方法能模拟实际集热条件,同时可进行沥青混凝土试块进行温度场测试;测试结果的精度满足室内可控条件下对沥青混凝士太阳能集热性能评价的要求。 2012-12-20
-
本文在文献资料阅读、工程经验总结和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对泡沫沥青稳定大粒径碎石混合料的强度特征、疲劳特性、干缩变形特性及其工艺性能进行研究; 2012-12-20
-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运输车辆中大型载货车辆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多,同时车辆超载、超限的现象也非常严重,造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严重,影响路面使用性能和缩短路面使用寿命的。 2012-12-20
-
由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不足,我国《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推荐的沥青路面结构也开始多样化,但没有具体给出典型结构,原因在于大修和新建的沥青路面典型结构不尽相同。 2012-12-20
-
SMA路面在我国的应用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是我国SMA路面的级配设计、施工技术还不尽完善。 2012-12-20
-
交通噪声是环境噪声污染的重要来源,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轮胎/路面噪声在交通噪声中占主要成分的比例越来越大,已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研究表明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和路面结构会使该噪声显著降低。 2012-12-20
-
本文根据实际调查和文献调查,从结构角度分析验证沥青路面永久变形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2012-12-20
-
我国《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在进行结构响应分析时,材料参数的取用未能如实反映土和路面材料的力学特性,并且弯沉指标无法反映和包容路面结构和损坏类型的多样性。 201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