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工程量为Φ1.2m钻孔灌注桩共12根计366米,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40片,桥台混凝土48 m3,桥墩混凝土106.76m3,桥面铺装及搭板混凝土,87.46m3; 2014-09-23
-
我分部管段内共有四座隧道,上寨隧道进口明洞长度为18m,洞门采用单压式洞门(墙顶开挖),出口明洞长度为5m,洞门采用单压式洞门(墙顶开挖)。 2014-09-23
-
隧道岩性以粘土、风化花岗岩为主,其中Ⅱ级围岩长1945m、Ⅲ级围岩长1760m、Ⅳ级围岩长400m、Ⅴ级围岩长403m,分别占隧道总长的43%、39%、9%、9%。 2014-09-23
-
左线ZK132+200~ZK133+134,长934米,设计Ⅴ级围岩190米,Ⅳ级围岩710米,明洞长34米,两洞合计1912米。洞内石方开挖共184406.74立方米。 2014-09-23
-
隧道防排水采用“防、截、排、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达到防水可靠,经济合理,不留后患的目的。 2014-09-23
-
我1分部项目部所属管段的六座双线隧道,为(平洞隧道左、右洞,坝康隧道左、右洞,里开隧道左、右洞,按高隧道左、右洞,平卜隧道左右、洞,油迈隧道左、右洞)。 2014-09-23
-
隧道位于山坡体黄土梁,地形坡度较陡,坡角48°~51°,目前处于稳定状态,雨季地表水沿黄土裂隙下渗,降低黄土抗剪强度,从而使坡体失稳。 2014-09-23
-
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存一份。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2014-09-23
-
洞身开挖技术交底 2014-09-23
-
隧道进口位于山坡体黄土梁,地形坡度较陡,坡角48°~51°,目前处于稳定状态,雨季地表水沿黄土裂隙下渗,降低黄土抗剪强度,从而使坡体失稳。 2014-09-23
-
隧道进口位于山坡体黄土梁,地形坡度较陡,坡角48°~51°,目前处于稳定状态,雨季地表水沿黄土裂隙下渗,降低黄土抗剪强度,从而使坡体失稳。 2014-09-23
-
隧道位于山坡体黄土梁,地形坡度较陡,坡角48°~51°,目前处于稳定状态,雨季地表水沿黄土裂隙下渗,降低黄土抗剪强度,从而使坡体失稳。 2014-09-23
-
设计采用土工布(不小于300g/m2)加EVA防水板(厚度1.2mm),铺设在初期支护表面,用以隔离裂隙水,防止水渗出二衬砼表面。防水板背后的裂隙水通过预埋的盲管流入中心排水沟。流出洞外。 2014-09-23
-
光面爆破时对周边眼同时起爆,各炮眼的冲击波向其四周作径向传播,相邻炮眼的冲击相遇,则产生应力波的叠加,并产生切向拉力 2014-09-23
-
喷射砼为隧道锚喷支护的重要环节,它与锚杆、钢筋网、钢支架共同形成初期支护的支撑体系,在“新奥法”施工体系里,围岩压力主要由初期支护承受。 2014-09-23
-
出口段地下水较发育,以第四系空隙水及基岩裂隙水为主,预测LZDK5+100~LZDK5+480段最大涌水量1005立方/d,为中等富水区。 2014-09-23
-
右线K40+869-K43+545,长2676m,属于长隧道,总体走向呈约239°展布,隧道进、出口洞门均采用端墙式;隧道最大埋深约166米。 2014-09-23
-
总长度为1466.631米。其中1点至2点为暗挖敷设,5点至6点过河段为顶管敷设,其余均为直埋敷设。干线路由:岳各庄中路为2点至9点平行永中以西9.5米,梅市口路为平行永中13.0米。 2014-09-21
-
上、下路床填料和石料最大尺寸应符合规范规定。采用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压至填筑层顶面石块稳定,振压两遍无明显标高差异。路基表面应整修平整。 2014-09-21
-
全线设计隧道2座,总长1900m。隧道土石方开挖量:洞身开挖Ⅲ级围岩131920方,Ⅳ级围岩51605方,V级围岩83349方,共计266874方; 洞门开挖21680方。 201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