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措施,对现场内地下、地上各种管道电缆及建(构)筑物等应采取安全保护措施,现场障碍物拆迁应有上级的准许 2012-08-03
-
位于山坡上的路基,设计上常采用道路中心线标高作为原地面标高,可以减少土(石)方工程量,避免高填深挖和保持横向填挖平衡,形成填挖结合(半填半挖)路基。 2012-08-03
-
开工之前应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对于参加施工的人员要进行岗前培训并要求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岗。 2012-08-03
-
当横向结构物与线路斜交时,过渡段采用斜交正做,即沿线路方向结构物与路基的交点之间部分路基填料全部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按照与过渡段相同的标准进行碾压 2012-08-03
-
根据管委会提供的由安徽省交通勘察设计院设计的施工图,本工程项目采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方案进行软基处理 2012-08-03
-
总厚度47cm:4cm细粒式沥青混合料(AC-13C)SBS改性→5cm中粒式沥青砼(AC-20C)→20cm水泥稳定碎石→18cm级配碎石→路基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4%)。 2012-08-03
-
桩号xxxx全长4.01km,路基宽度6.5米,路面宽5.5米,路肩宽2×0.5米,路拱横坡3%,路肩横坡4%。 2012-08-03
-
在将原局部破裂路面砼清除及加固施工完成合格后再浇筑砼路面至现有水泥路面标高。因为考虑到路面要承受到重荷载,采用C30混凝土。 2012-08-03
-
清扫下承层,摊铺前应将多余的土和杂物清理干净, 石灰土上所有松散物应清除到路面外,并适当喷水以保持基层表面湿润。 2012-08-03
-
道路标准横断面形式为:2×4.5m(机动车道)+2×1.0m(绿化带)+2×2m(人行道),机动车道采用双向1.5%路拱横坡,人行道采用2%单向横坡。 2012-08-03
-
中间21米机动车道,两侧各1.5米宽绿带、4.5米宽非机动车道、3.5米宽人行道。机动车道采用1.5%抛物线接直线型路拱;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采用2.0%的内向坡。 2012-08-03
-
及主线线紧急停车带。水泥混凝土面层采用C35混凝土,设计弯拉强度为5.0Mpa。 2012-08-03
-
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在单位内部建立与监理程序相适应的质检系统,配合监理工程师工作,以确保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 2012-08-03
-
在调整砂率时,以砼混合料振捣后其表面是否仍有0.5cm左右厚的砂浆为最好。要把备选的水泥也进行配合比试验,以便更换水泥时随时调整配合比。 2012-08-03
-
分端承桩及摩擦桩两种,桩长在15~36m之间,钻机采用冲击钻机,钻孔工艺主要采用泥浆护壁、正循环成孔工艺,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 2012-08-03
-
首先应当清除地表的表层的杂草、树根、农作物残根、腐蚀土、垃圾等杂物应清除干净;若在开挖过程中发现路基以下的墓穴、井洞、管沟应分层开挖加以妥善处理。 2012-08-03
-
本工程包含的其它工程较多,施工工艺较相近,展开多个工作面并行施工时,易造成相同机械配置紧张。 2012-08-03
-
含道路喇叭口,M线道路桩号00+20—06+40。共计道路全长840m,车行道路面积13904m2,人行道面积5745 m2,排水主管长939m,电力浅沟长756m。 2012-08-03
-
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路基设计、路面结构设计、附属工程设计、无障碍设计等。工期要求为300日历天。 2012-08-03
-
桩顶设C30钢筋混凝土桩帽,桩帽边长1.2*1.2m,碎石垫层厚0.6m,内铺设一层双向经编土工格栅,每侧回折不小于2.0m,抗拉强度不小于250kN/m。 2012-08-03